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黑皮




黑皮是我阿姨家的一隻貓,更多的時候被稱為「皮皮」。

童年時代,我曾經去中興新村阿姨家度過一段暑假。有一天晚上,姨丈回家時帶回了一個藍色的塑膠籠,「裡面有一隻小貓喔!」姨丈說。我興奮地打開籠子,果然看到一隻貓,好小、好白、好可愛。我們很沒創意地叫她作「咪咪」。

咪咪是一隻美麗的、尾巴帶有灰白漸層的喜馬拉雅母貓。喜歡貓、卻因家裡早就明文規定不能養貓的我,高興極了。但咪咪不親人,性子冷,略帶孤傲。儘管我想盡辦法貼近她,她仍然不太理睬。因此,離開中興新村後,我與咪咪只保持在去阿姨家拜訪時,順便打個招呼的熟悉。

直到後來咪咪生了孩子才有了改變。

「那隻咪咪,竟然生小孩了嗎?」忘了過了多少年,已升國中的我從阿姨口中聽到這個消息,吃了一驚。當年小得可以在我雙手手掌中站立的咪咪,竟然變成了一個母親?她能嗎?我有點懐移。去阿姨家拜訪時,卻看到已是成熟母貓體型的咪咪,有條不紊地幫三隻幼貓舔毛、盯著他們吃飯。我才發現,動物天性,哪容我質疑。

黑皮就是那三隻幼貓之一。

咪咪是白色的貓,配偶也是白色的,兩隻幼貓一隻「妞妞」全身雪白,一隻「牙牙」軀幹偏白,四肢與尾巴則是漸層的灰白色,就像是咪咪的翻版。但彷彿與兄弟姊妹唱反調似的,黑皮竟然是渾身找不出一點白來。卻又不是全黑,黑皮的軀幹偏淡咖啡色,到了耳朵、四肢與尾巴,逐漸出現濃重的咖啡黑。

三到五歲時的黑皮

有了這身漂亮的黑色毛皮,小公貓得到了「黑皮」的綽號。取名的小表哥說,「黑皮」是「 Happy」,希望大家都快樂,貓咪也快樂。大家一致認同。黑皮越叫越順,親近時,我們暱稱「皮皮」。

妞妞與牙牙後來陸續給小阿姨收養。有一段時間,阿姨家只剩下咪咪與黑皮。國中時代課業輕鬆,我常跑去阿姨家玩。咪咪依然不太理人,於是我把對貓咪未能完成的親近,發揮在黑皮身上。

我在貓咪身上做過的無聊事不少,而且很多都屬於孩童式的惡作劇。例如,抱著貓去鏡子前,看看貓咪到底會不會被嚇到。第一次帶黑皮去浴室鏡子時,黑皮一看到鏡子中的那隻黑貓,頭馬上往回轉,四隻腳亂竄想要掙脫我的懐抱。無聊的我硬把黑皮抱穩、更靠近鏡子一些,要他去看清楚。黑皮掙脫了兩下不成,最終不敵貓的好奇心,眼睛掙得大大的,伸出右前腳去摸摸鏡子裡的另一隻貓。我永遠記得那一刻,黑皮的表情上分明寫著「啊原來是自己」。

後來黑皮長大後,對於鏡子就跟人一樣習以為常、愛理不理。我只好一直回想當年的場景,樂趣無窮。

黑皮食量不小,成長過程身體越來越渾圓壯碩。我每一次去阿姨家,都要驚訝一次「天哪我快抱不動他了!」  成年後,當黑皮抖著一身咖啡黑的蓬鬆毛髮、一腳印一腳印慢慢走下樓梯時,我都覺得那不是隻貓,根本是隻小浣熊誤闖到阿姨家了。


一到冬天,人人搶著抱黑皮,因為就像抱著一個小暖爐。但到了夏天,黑皮那層柔軟豐厚的黑皮毛,就是一件棉襖、甜蜜的負擔。忘了是哪一年夏天,天氣太熱了,阿姨怕貓咪中暑,統統讓家裡的貓去剃毛。第一次剃毛後的黑皮回家後,頭昏昏的,走路彎七扭八的,甚至走兩步就跌倒一步,彷彿腳裡抹了油似的。

「欸欸欸你一夜之間不會走路了嗎?」我差點笑了出來,但又不敢笑。 阿姨說,貓咪少了毛髮就像少掉自尊心,這時再笑它們,恐怕要一個月躲在沙發底下了。


 
剃毛後的黑皮

黑皮沒有公貓常見離家當獵人的特性,反而性子憨厚,在阿姨家裡與小表哥最親。我每次去阿姨家,找來找去仍看不到黑皮時,就會去小表哥房間找。從不讓我失望,黑皮不是躺在小表哥的床上,就是趴在電腦桌上,眼神半瞇,露出一副 「本貓大爺睡得爽,妳這隔一段時間才來的陌生人少來煩我」 的神氣慵懶表情。

但我不知趣,或說我假裝看不懂這副表情,仍然去煩他、摸他、逗弄他。黑皮脾氣好,不太會咬我或抓我,只會伸出前腳撥掉我的手,東撥西撥最後不耐煩才咬我一口略示懲戒。「夠啦!不要再煩我啦!」好像這樣說話似的,最後受不了我時,黑皮就會飛步離開小表哥房間,躲在姨丈的大床下,阻絕了我所有的通路。

「皮皮,你這樣懶懶的,真的很像一個老頭耶!」我趴在地上,假裝嚴肅地對他說,但他仍然是懶洋洋的那副表情。

懶洋洋的黑皮


上大學後較少去阿姨家,開始工作後頻率更降為每逢過年佳節才拜訪。但每次去,都一定順便看貓咪。貓咪們都沒變,年紀最老的家族元老咪咪也依然硬朗。至於黑皮,則永遠維持體重減不下來的舒適模樣。小表哥曾摸著黑皮說「黑皮老了」, 我說「哪有?還是那麼憨厚可愛」。

理論上我當然知道貓咪壽命比人類短,但那是貓科全書上的介紹,跟阿姨家的這幾隻貓無關。我拒絕去想像這一天。


今年過年,全家去香港過節。回來後一直沒能去阿姨家拜訪。今天才知道,黑皮這兩年腎跟肺都不好,三月初撐不過,過世了。阿姨家把黑皮單獨火化,骨灰埋在一處俯瞰得到全關渡平原的美麗綠地下。

中午聽到消息時我吃了一驚,心像是少了一塊,還有很沉很重的東西往下墜落。但仍正常恢復工作。深夜上床後,翻來翻去仍睡不著,才發現有一絲絲煙正從我的心底不斷竄出,一些閃閃發亮的碎片不斷地從我身上剝離。到哪裡去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從此以後我永遠比過去少了什麼。

我不是沒有面對過死亡。近年來幾位長輩逝世,我學會死別與哀悼。但我忘記了,長輩們的死亡,是可預知且有心理準備好的。他們在我剛來到人世時,已用成熟健壯的姿態迎接我,在我逐漸長大時他們逐漸衰老力弱,最後陸續出現徵兆。死亡是結束痛苦,回歸寧靜,我們都這樣彼此安慰。

黑皮的過世,卻是措手不及的。這隻在我注視之下來到世界上、一步步長大、奔跑、玩耍的小黑貓, 竟然已經離開了。他除了是一隻我在世上最親近且喜愛的貓之外,更代表了我的童年。我不曾想像過黑皮的死亡,就如同我從未想像過自己的死亡。

我感覺從此跨越了一條界線,未來走在人生之路上,要開始接受更多無常的、突然的、衝擊的、誰也不知道會發生的生離與死別。那種流轉離散的際遇,相遇又被折斷的人與人的緣份。

我準備好了嗎?我不知道。但我很後悔,沒有把握時機好好跟黑皮說再見。只希望未來,都不要有重複的遺憾。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淺談基督山恩仇記讀後感與妙句摘錄


雖然三劍客很有名, 但我到前幾天為止, 沒有認真讀過任何一本大仲馬的作品。(對於一個自稱喜愛文學的人來說,  這......。)前幾天逛書店, 我才發現原因,  大仲馬算是法國文學代表, 難怪沒有接觸過(藉口)。

清明連假給了我大量閱讀時間, 於是我買了基督山恩仇記第一集, 想說喜歡再買接下來的。結果看完第一集欲罷不能, 火速又去買了第二、三、四集。直到今天早上才把全集看完。

對於研究法國文學的人來說, 大仲馬的這本小說, 應該是早就被研究到爛了。因此這裡只簡單談一下讀後感。

不愧是編寫劇情的高手!每當我看完一個章節或一集時,  心中都會不禁發出這聲讚歎。大仲馬編寫劇情, 不但綿密,  又很會抓落點,  每個章節都結束於讓人最緊張、最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時刻,  現代的連續劇編劇可以多多取經。

這本小說架構很長,  光是男主角坐牢就十四年,  之後脫胎換骨、重新出發到報仇落幕,  整體劇情的發展時間大概有廿年吧。可是卻能夠維持劇情的張力, 讓人一直看下去。我讀小說的時候一直想到電影登堂入室裡文學老師對愛徒說的故事要維持一個懸念, 才能吸引讀者看下去。若以此為原則, 基督山恩仇記可說是最好的教材了。

但你說基督山恩仇記的劇情精采嗎?我覺得, 看的當下是很精采的,  甚至會讓你拍掌叫絕。但看完後回頭整體分析, 就不一定了。這個稍後再提。

除了劇情的編寫, 大仲馬很厲害的另一個地方就是場景的描寫。我沒去過法國, 但看完之後都覺得自己去過了。我對古代歷史沒有太大興趣,  但看完後都覺得自己在19世紀生活過了。文學的確能帶動觀光, 若是以後去法國旅遊, 我一定要去男主角的家鄉--馬賽造訪一下。

大仲馬描寫場景時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 就是常常跳來跳去, 或是加上自己的兩句評論, 讓客觀的場景描述  加上了一些主觀的認知。在小說中這樣的作法雖然會使內容變得很龐大, 但若整理得有條理, 也能夠增加讀者對於書中人物的了解。

還有一堆警世妙句,  大仲馬的這些妙句真是太妙了。找機會應該來摘錄一下。

不過以上都只是手法與特色而已, 最後還是要回歸小說劇情本身。就我來看, 小說有三個可思考的地方:

1.  一定要有錢才能復仇嗎?
男主角在獄中遇到了法利亞老神父,  學習到了一身知識。還順便取得大量財富。但個人覺得, 遇到一個人物就可以有腦又有錢,  也收穫太多了吧!而且男主角後來報仇,  很大一部份是靠財富來幫忙的, 我個人很想看看, 沒有錢的男主角, 要怎麼展開這一連串華麗的復仇, 這也比較貼近現實生活。

2. 復仇的過程, 似乎總是移轉焦點。

男主角主要有三大仇人:分別是檢察官、情敵(後來的軍官)與船員同事(後來的金融家)。男主角的復仇我也看得很過癮, 但一直覺得哪裡怪怪的, 因為男主角最後報仇的方式, 都是靠發掘對方的醜聞或弱點而下手,  如利用軍官自己當年背叛阿里的醜聞、金融家的貪財與錯誤情報來源以及檢察官的私生子醜聞。

我個人比較期待就事論事的報仇方式。男主角當年是受不蒙之冤,  若是可以澄清自己的冤枉、揭發仇敵當年的惡行, 最後洗刷冤名與得到正義的一方,  會令我更大快人心。

因此我很喜歡男主角與昔年鄰居交手的那一句話, 昔年鄰居臨死前還不肯悔改, 男主角將自己的身分揭露出來, 昔年鄰居徹底信服而改變, 是很有震撼力的一面。

若是更多這種直接的交手就更好了, 再起碼也該把自己的身分跟對方講, 以產生更多的互動。檢察官甚麼都不知道就瘋了。軍官知道後就自殺, 金融家則是頭髮花白, 個人覺得都太過便宜了他們(我真是個不懂得寬恕的人)。

3. 父債子需還嗎?

當我們欠了一個人的情時, 若來不及報恩,  也常常對其子女多關照來彌補。那麼, 仇人的債, 該不該由第二代來承擔?也是一個思考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 中方文學也討論得相當多。

從基督山恩仇記來看, 孩子們看似不用承擔, 但其實也都間接受到影響, 如軍官之子的改頭換姓、檢察官之女的差一點毒死、金融家之女的離家出走。但這一些, 可能也是無法避免的了。


以下是妙句摘錄

Volume 1

1. 他身上散發出沈靜而堅毅的氣質, 這通常來自必須和風險搏鬥的成長過程。19

2. 無論我當船長還是當大廚, 我對於那些能獲得船主信任的人, 都是極為尊重的。30

3. 這兩位雖然同時在看著同一個人, 但眼神裡的含義卻迥然不同。31

4.  願上帝寬恕我, 我把幸福建築在人家的喪事之上了, 可是上帝知道, 我並不祈求這樣的幸福, 只是, 我也做不出悲哀的樣子。 33

5. 愛喝就喝吧!怕喝酒的可不是好人, 因為他們心裡有鬼, 怕酒後吐真言。59

6. 以法律的名義! 我要求進入。74

7. 這就是女人的天性  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 她們的內心總有一個最寬厚溫柔的地方留給她們的心肝寶貝。86

8. 羅伯斯比爾的名聲建立在斷頭台 拿破崙的則是在旺多姆廣場的廊柱。兩者的區別在於, 一個降低了平等的水準  一個則抬高了平等的地位。前一位把國王們壓低到斷頭台上  後一位卻把人民抬高到黃坐上。87

9. 一棵幼芽已與老樹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儘管它不能或者幾乎無法徹底與之斷絕關係。88

10. 不幸的是  執法者總是在惡行出現後才能出面收拾殘局。法律通常無法做出補救  它只能對罪犯以牙還牙。90

11. 經常有人提醒他  不要聽信一時的念頭  於是他把這句格言也用在印象上。而忽略了兩者之間仍是有差別的。101

12. 他單純、樸實、說話時理直氣壯 這是因為他內心光明磊落  這是假裝不來的。103

13.





煙 後記


是一篇寫實作品,   但技法是實驗性的。

會有這篇文章,   主要是因為自己清明節當晚在某家咖啡店的親身經歷。本來想取名為咖啡店極短篇,  但寫完發現焦點好像都在上了,  於是就取名為

曾想過用第一人稱,  但是遊記寫多了,  總想脫離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想隨便抓一個名字,  卻發現名字還真難取 。一度想要用英文縮寫,  但都點名場景在台北了,  用英文縮寫顯得太洋腔洋調。後來終於抓了個假名,  但怎麼看都覺得不自然,  也許也是因為習慣用第一人稱之故。

也曾想過用這樣的代名詞當作主詞,  但怕產生混淆,  而且故事主角其實並非敘事人,  因此放棄。

會想寫這篇文章, 主要動機是兩名中年男子的對話與在咖啡店的種種表現。我不確定別人怎麼想, 但這樣的對話與表現, 起碼對我個人而言是少見的。也因為動機是記錄」,  很自然地就用了寫實手法。雖然是寫實,  卻又加入了很多跳脫評論」, 這點是被最近看到的作品給影響的, 帶有實驗性質。

寫完後,  曾想過是否要添加虛構的劇情, 好增加張力。但後來覺得,  一個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真的了,  再加上兩滴假的,  好像有點.....可惜?因此也作罷。

寫完後先給幾個朋友過目後, 也才讓我大開眼界,  大家的讀後感不僅不同, 還超乎我的想像。只有少數朋友所感受到的,  與我的一致。雖然自己就是唸文學的, 知道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 還是會懷疑:是不是我的表達能力有問題?

平常新聞寫慣了, 遊記寫多了, 以上兩者都不曾發生過這種問題。因此一旦發生時, 懷疑總是比較多一些。因此, 最後的結果也是很實驗性的。

還沒提到文章內容。雖然話說破就沒意思了, 但從實驗結果看來, 還是需要說破。
兩名男子看似是與咖啡店很不搭軋的(起碼, 與其他客人很不搭軋的), 不論是打扮、姿態還是對話。但是,  這種不和諧並非是重點, 不和諧的兩方, 仍然能夠和諧共處, 是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二零一三年四月四日本來是清明節但作為難得的四天連假之首台北市倒是充滿了被工作綁架已久、終於鬆得一口氣出門尋歡作樂的人們。儘管已入夜路上人潮不斷商場顧客成群結隊街頭巷尾更出現嘰嘰喳喳的作樂聲。

唯一能讓這群人想起這一天是清明節的線索大概就是那一整天綿綿不斷的雨絲了。這一天雨下了又停、停了又再下。清明時節雨紛紛對於在台灣長大的人來說就算再不喜歡唸書也都會記得這句話的。